Monday, June 9, 2008

Wespa Tropical Planted Aquarium 熱帶被種植水族館

水族箱的種類有很多變化,由簡單的只飼養一條魚的小魚缸,到複雜得需要配備精密支援系統的生態模擬水族箱。水族箱一般分為淡水或鹹水、熱帶或低溫。這些是決定飼養哪類生物的條件。水族生物多數是於野外捕捉,但也有部分是可作人工繁殖,以供應水族貿易。

一些水族專家會盡力維持水族箱內的生態,並模擬所飼養生物的天然居住環境。水族箱的水質控制,包括了管理營養的流出及流入,更需要注意的是廢物管理。水族箱內的氮循環是指氮元素從食物中流入箱內,生物進食後將其轉化成有毒的氮廢物,再由箱內的益菌轉化成毒性較低的氮化合物。要維持一個良好的水族環境,還需要恰當的物種選擇、生物負荷管理及良好的設計。


將魚飼養於室內透明的缸內作觀賞用途這個概念,是近代衍生出來的。但難以準確定出其出現的時間。1665年,日記作者佩皮斯(Samuel Pepys)記述於倫敦看見「一件精巧的珍品,魚兒被飼養於一玻璃缸的水裡,牠們可以生存很長時間,牠們被細緻地標示著牠們是外來的」。佩皮斯所見的魚,很可能是蓋斑鬥魚(Macropodus opercularis),一種中國廣州常見飼養於花園的魚,當時由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進行買賣。

18世紀,瑞士博物學家特朗布雷(Abraham Trembley)將發現於荷蘭一個花園河道裡的水螅飼養在圓柱型的玻璃瓶內作研究。換而言之,將魚飼養於玻璃容器這個概念的出現,不遲於這段時期。

於1851年在英國舉行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展示了一個裝飾華麗、以鑄鐵作框架的玻璃水族箱,水族飼養亦隨之首先於英國成為大眾的嗜好。有框架的水族箱設計,是演變自華德箱(Wardian case,即生物育養箱,於1830年代發展出來,供英國園藝學家於運送外國植物的長途船程中保護植物)。

現代水族喜好者或許會感奇怪的是,19世紀的水族箱底部為金屬,可用火加熱箱內的水。德國與英國在這個嗜好上競爭,踏入20世紀,汉堡市成為歐洲入口新奇水族品種的港口。第一次世界大战後幾乎所有家居都已經有電力供應,水族箱亦因此更廣泛地受歡迎。電力的改善使水族科技得以發展,使人工照明、通風、過濾、水溫加熱都成為可能。空中運輸的出現使更多遠方的外地品種能夠入口,亦使水族飼養更受歡迎。

現時,估計全球有大約6千萬水族喜好者。水族嗜好最強列的地區依次序為歐洲、亞洲及北美洲。在美國,大部分人(40%)同時打理2個或以上的水族箱。

陳堅的最後79小時


在四川地震災區,救援人員連夜奮力搶救,從廢墟下救出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每一次拯救,都是一次生命的期待。然而,並非每一份期待都會迎來令人欣慰的奇跡。有一些生命,在與死神搏斗了數十、上百個小時之後,還是黯然離去了。
救援人員在北川縣中學救援一個被困的孩子。據悉,汶川地震造成四川北川縣老縣城80%、新縣城60%以上建築垮塌,傷亡人數目前尚無准確統計。

5月17日下午17時44分,在經過了三天兩夜的援救後,重慶消防官人員營救四川都江堰市一處居民樓廢墟下46歲的張小平的三套方案均告失敗。
據稱,救援失敗的原因在于張小平的腳踝被死死壓在一塊巨大的水泥板下,就像一把門閂,將張小平死死卡在廢墟中。
於是,解決張小平被卡的小腿成了援救的重點,而根據救援的經驗,對於這樣的情況處理,或者“截肢”,或者“破土”。
“破土”的方案首先就被否決,畢竟,要是能打碎這塊水泥板並保存張小平的小腿,消防隊早就這樣做了,不用等這麼久。
然而,截肢也並不容易。晚上18時45分,剛從塌方房屋中下來的前線醫療隊成員孫明輝就表示,由於塌方房屋的空間太小,很難操作截肢這樣的手術。
經過了1個多小時的意見交鋒,消防隊最終在晚上20時確定了“操作難度大”的“截肢”方案,並召集醫療隊、消防隊傳達命令。
新的方案意味著張小平必須要放棄自己的雙腿。經過將近125小時的等待,張小平已經清晰看到了生的曙光,卻不得不要做出一個同樣艱難的選擇。

為了做通張小平的思想工作,救援隊馬上把其哥哥張小聰找來。 在爬進通道之後大約15分鐘,張小聰出來了。“他同意了,截肢吧。”隨著他的一句話,救援隊終于定下心。

負責截肢手術的主刀醫師王鳳雷帶著助手吳承銘醫師以及一位負責麻醉的護士,從陽台的入口處爬進了張小平塌方房間,全場陷入死寂。21時58分,塌方的房間內開始了截肢手術。

22時40分,負責手術之一的吳承銘首先爬了出來,頭盔、手套上全是斑斑的血痕,滿臉疲憊和汗水的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豎起了沾滿血跡的大拇指。

23時整,主刀醫師王鳳雷爬了出來,摘下了頭盔,脫下了沾著血痕的大褂、手套,撥開人群,一屁股坐到了對面的地震廢墟上。“存活的希望非常大。”說完這句話,他再也沒有力氣開口,整個身體就像剛從水里被拎出來,不停地顫抖著。


23時06分,被困129小時的張小平從陽台窗口被抬出。一陣被積蓄了太久太久的掌聲瞬間從人群中爆發出來。

46歲的張小平恐怕做夢也沒有想到,他會在地震之後的廢墟里度過了129小時──這大大超過了“72小時的生死線”,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

23時13分,在成都醫務急救人員完成初步救治後,重慶消防隊救援人員手牽手開闢了一條“生命通道”。2分鐘後,張小平被送上救護車,緊急送往成都華西醫院。

23時58分,張小平到達華西醫院時已經脈搏微弱,生命垂危。

18日凌晨1時05分,在救護車中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之後,張小平終因心臟衰竭不幸去世。

據了解,張小平被埋在廢墟中5天未進食和飲水,已經突破了人的生理極限,導致髒器衰竭;再加上其雙腿被壓,肌肉壞死產生了毒素,毒素擴散後進入體內循環系統,加速了髒器的衰

竭。


5月15日16時,在四川綿陽重災區北川羌族自治縣,26歲的陳堅已經在廢墟下支撐了73小時。 等待救援 他自信“必有後福”。

陳堅被埋在像小山一樣的廢墟中,救援人員正試圖一層一層地切開和鑿掉壓在他身上的水泥板。半小時後,他的頭露了出來,雖然不能動彈,但救援人員很樂觀,估計再過15分鐘就能將他救出。

但很快,救援陷入新的困境:陳堅腰部以下被幾米厚的水泥板壓住了,身子根本無法正常拉出來。救援人員必須緊急調來特殊救援工具──雙作用千斤頂,而翻越這座廢墟至少需要大半個小時。 在等待工具到來的空隙,被水泥板壓得無法動彈的陳堅還饒有興致地跟營救人員聊起了天。他不停地敘述著自己所處的情形,並鼓勵營救他的人員要堅持:“我不想我的小孩生下來沒有父親。”

對親人的牽掛激起陳堅強烈的求生欲,支撐他在廢墟中絕不輕言放棄:“我三天三夜沒吃過一顆糧食,只喝了點水。但我命大,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陳堅說,“頭天晚上我真的差點堅持不過去了,我很想放棄自己的生命,但是回頭又想一下,我不能失去家裡的任何一個人,所以說我要堅強。

守在一旁的救援消防人員也齊聲應道:“我們也不會放棄你的。”陳堅繼續說:“我必須要堅強,為了每一個深愛我的人,我一定要頑頑強強地活下去。”陳堅一直沒有停止說話,他堅強得令人心痛。

18時21分,救援人員抬著工具朝陳堅奔來。但是大家期待的很快就能救出陳堅的願望並沒有實現。

救援人員用雙作用千斤頂撐開一個小的縫隙後,發現陳堅腰部以下被壓住的部分情況特別複雜,有三角鐵、鋼筋、水泥塊,根本拉不動。 此時陳堅希望能夠跟家人通話。對著遞到嘴邊的話筒,陳堅只希望跟妻子平凡相守:“我的老婆叫譚小鳳,我家是桑州的人。這輩子我沒抱太大希望,只想我們兩個和和睦睦地過一輩子就行了。”

18時30分,救援人員開始匍匐在廢墟下,設置機器。一旁的人員讓陳堅哼自己平時喜歡的歌,他卻“一,二,三”吃力地哼起了號子,為自己,也為營救人員鼓勁。他一邊呻吟著,一邊用顫抖的聲音繼續數著:“八,九,十”。聲音是如此虛弱,但卻分外有力。

天色暗了下來,晚上20時15分,營救人員歡聲雷動,大家叫道:出來了!出來了!在幾個小時里,大家似乎已經跟開朗而堅強的陳堅成了朋友,救援人員呼喚道:“你已經沒事了,你已經出來了。”此時的陳堅卻虛弱得只剩下呻吟。

晚上21時、22時,在瓦礫堆積如山的廢墟上,大家抬著陳堅摸黑艱難前行。“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眾人呼喊著。然而,任憑人們如何呼喚他的名字,卻再也叫不醒他了。

陳堅,這個用愛和勇氣溫暖自己、鼓勵他人的男人太累了,他趴在擔架上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只在蒼茫的夜色中留下了搶救他一下午的救援人員……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


孩子快
抓緊媽媽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媽媽怕你
碰了頭

抓緊媽媽的手
讓媽媽陪你走

媽媽
我怕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見你的手
自從
倒塌的墻
把陽光奪走
我再也看不見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沒有憂愁
沒有讀不完的課本
和爸爸的拳頭
你要記住
我和爸爸的摸樣
來生還要一起走
抓緊媽媽的手讓媽媽陪你走

媽媽

別擔憂

天堂的路有些擠

有很多同學朋友

我們說

不哭

哪一個人的媽媽

都是我們的媽媽

哪一個孩子

都是媽媽的孩子

沒有我的日子

你把愛給活的孩子吧

媽媽

你別哭

淚光照亮不了

我們的路

讓我們自己

慢慢的走

媽媽

我會記住你和爸爸的模樣

記住我們的約定

來生一起走

小林尊


小林尊(1978年3月15日)是日本籍的大胃王,曾在美國紐約的國際吃熱狗大賽(Nathan's Hot Dog Eating Contest)連奪6屆冠軍。直到2007年敗於Joey Chestnut的66個熱狗,結束冠軍連霸的紀錄。

國際吃熱狗大賽每年定於7月4日美國獨立日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康尼島(Coney Island)舉行。小林尊從2001年到2006年連奪6屆美國紐約最著名的吃熱狗大賽的冠軍,2006年小林尊以53又3/4個熱狗,再次刷新世界紀錄,並且寫下了光榮的六連霸紀錄,以下是每年參加吃熱狗大賽的成績:

2007年: 63 個熱狗
2006年: 53¾ 個熱狗
2005年: 49 個熱狗
2004年: 53½ 個熱狗
2003年: 44½ 個熱狗
2002年: 50½ 個熱狗
2001年: 50 個熱狗


其他大食比賽成績節錄

2005年8月13日在香港參加吃蒸餃比賽,他在8分鐘內吃了83個蒸餃,得到冠軍。

2005年8月14日在香港參加吃叉燒包比賽,12分鐘內吃了100個叉燒包,得到冠軍。

2006年10月29日在美國田納西州參加克裡斯托(Krystal)連鎖餐廳的漢堡比賽,8分鐘內吃了97個,得到冠軍。

2006年12月3日在台灣臺中市參加「世界大胃王愛心爭霸賽」的吃羊肉爐大賽,24分鐘內吃下5500公克羊肉爐,得到冠軍。

已經闖出名氣的日本大胃王小林尊,以另類專長擁有不少粉絲。乍看到小林尊本人,總會為他斯文的外表及好身材而感意外,小林尊今天表示,他平時食量不大,而且每天早晚各跑十公里,每週上健身房三次,來維持他的好身材,不會因參賽時的大食量而讓身材走樣。
小林尊常常參加日本及國外的各項大胃王比賽,今天他再度應台灣一家羊肉爐料理食品公司邀請前來台中市參加大胃王比賽,食量那麼大,卻能維持好身材,讓看到他本人的民眾都感到好奇,小林尊還不吝秀出自己腹部的六塊及手臂的肌肉。

小林尊說,他的身高為一百七十三公分,而體重則在七十公斤到九十公斤之間游走,體重增加常是因為參加比賽一次吃進太多的食物,平時他則控制食量,並靠運動減掉參加比賽時增加的體重。平時他每天早晚各跑十公里,每週上健身房三次。


因為參加比賽必須國內外到處跑,小林尊表示,到全世界各地比賽可以看到各地不同的風景,讓他收穫很多,目前他全心投入參加各種大胃王比賽,一年約參加五到七場,曾得到的最高獎金是日幣一千萬元。

看到小林尊的外表實在讓外人無法想像擁有大食量,小林尊說,他是偶而情形下參加大胃王比賽時,才發現自己有這方面的天份,吃過形形色色比賽單位提供的食物,讓他最感訝異的是吃牛腦,不過,他還是吃下八、九公斤的牛腦,而台灣羊肉爐他還可以接受,味道還不錯。